[1]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安吉共识: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[EB/OL].[2019-07-02]. http://www.moe.gov.cn/s78/A08/moe_745/201907/t20190702_388628.html.
[2]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从“试验田”到“大田耕作”新农科建设全面展开[EB/OL].[2019-12-06].http://www.moe.gov.cn/jyb_xwfb/s5147/201912/t20191206_411069.html].
[3] 应义斌,梅亚明.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[J].浙江农林大学学报,2019,36(1):1-6.
[4] 新华网.50所涉农高校提出“北大仓行动”加快新农科建设[EB/OL].[2019-09-20].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2019-09/20/c_1125020551.htm.
[5] 刘燕,旦艺豪,王春.“新农科”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建设路径探讨[J].黑河学院学报,2019,10(11):115-117.
[6]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新农科建设八大举措[EB/OL].[2019-10-31].http://www.moe.gov.cn/jyb_xwfb/xw_fbh/moe_2606/2019/tqh20191031/sfcl/201910/t20191031_406255.html.
[7] 李斌.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[J].中国林业教育,2020,38(2):1-3.
[8] 林家坚.地方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:基于校企合作视域[J].教育现代化,2019,6(86):24-27.
[9] 余晓鹏,张付宝,程德军.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企合作的思考[J].西部素质教育,2019(1):190.
[10] 杨育智.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[J].黑龙江畜牧兽医,2018(13):224.
[11] 张清辉,李敏.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共生模式研究[J].中国管理信息化,2014(2):106-107.
[12]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.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双管齐下[EB/OL].[2018-02-13].http://www.moe.gov.cn/jyb_xwfb/xw_zt/moe_357/jyzt_2018n/2018_zt03/zt1803_zjwz/201802/t20180213_327356.html.
[13] 孙宇,郑宝仁,彭先玉,等.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下的园林专业“双师型”团队建设研究[J].林区教学,2015(5):21-22.
[14] 韩素菊,雷平,何云晓,等.园林专业块化教学“双师型”教师团队建设的探讨[J].教育现代化,2015(16):179-181.
[15] 曹敏建,郭玉华,刘恩才,等.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[J].高等农业教育,2004(2):68-70.
[16] 殷文,柴强,李玲玲,等.“新农科建设”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[J].创新创业教育,2020(14):28-31.
[17] 杨育智,李卫祥,马晶.基于“新农科”建设的高等农林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[J].高等农林教育,2020(1):32-35.
[18] 任青丝.河南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程度研究[J].开封教育学院学报,2014,34(4):285-288.
[19] 张桂玲,温四民,曹雪,等.基于“新农科”发展的《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》课程教学改革[J].教育教学论坛,2020(15):140-14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