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布鲁斯M.麦慈格. 新约正典的起源、发展和意义[M].刘平,译.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8. [2] 方平.欧美文学研究十论 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5. [3] 德里达.解构与思想的未来 [M].夏可君,译.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2006. [4] 让·梯若尔,朱·弗登博格. 博弈论[M].黄涛,译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0. [5] 南宫梅芳.圣经中的女性:创世纪的文本和潜文本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. [6] 尼采.悲剧的诞生[M].赵登荣,译.桂林:漓江出版社,2007. [7] 刘建军.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5. [8] 大卫·雷·格里芬. 超越解构——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[M].鲍世斌,译.北京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02. [9] 陈嘉明.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. [10] 徐葆耕.叩问生命的神往[M].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9. [11] Ray Comfort.The Evidence Bible[M].Gainsville: Bridge-Logos Publishers,2003. [12] 刘意青.《圣经》的文学阐释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4. [13] 邱永旭.《圣经》文学研究[M].成都: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,2008.
[1]郭彩侠.“塔里的疯女人”:现代文学中的悲剧典型[J].绵阳师范学院学报,2009,(07):53.[doi:10.16276/j.cnki.cn51-1670/g.2009.07.00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