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焦世泰,王鹏,陈景信.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[J].经济地理,2019,39(1):172-181.
[2] 刘庆,陈利根.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区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13,29(6):245-253.
[3] 陈士银,周飞,吴雪彪.基于绩效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09,25(6):249-253.
[4] 赵旭,叶剑平,薛姝.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[J].水土保持通报,2013,33(3):265-269+324.
[5] 孙雁,刘友兆.基于细碎化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:以江西分宜县为例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10,25(5):802-810.
[6] 刘慧茹. 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[D].呼和浩特:内蒙古大学,2019.
[7] 苏玫瑰.基于熵值法的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[J].皖西学院学报,2019,35(4):57-64.
[8] 邓元杰,潘洪义,蒋贵国,等.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[J].四川师范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2017,40(3):375-384.
[9] 黄艳萍,翟有龙,潘娟,等.成渝两市人口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比较[J].西华师范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2018,39(3):306-313.
[10] 孙兆旭,陈东景.基于熵值法的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及障碍度诊断[J].生态经济,2019,35(5):54-61.
[11] 钟毅.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[J].中国土地科学,2001(5):43-48.